3月12日:日前在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采訪時發明,培植大棚哈密瓜正成為當地一些農夫致富的一條佳徑,可是當更多的農夫掌握了該項專業之后,卻因缺乏資金只能望棚興嘆。
可觀的產出效益
3月9日在英州鎮大坡村委會黨員科技示范基地看到,哈密瓜就扎根在水泥地板之間特意留出來的間隙里,瓜蔓爬上了架在水泥地板上的鋼架,鋼架上罩著塑料薄膜防風防雨,兩側垂掛著塑料紗防沙防蟲,圓鼓鼓的哈密瓜就像搖籃里的寶寶露出的腦殼。這個基地的主人是大坡村委會書記———黃良高。
黃良高介紹,這片老虎機彩金教學基地33畝,固定投資40000元畝,可以採用15年—20年。一般從9月份到來年6月份可以種哈密瓜3造,每造的生產成本4000元畝—5000元畝,每造產量6000斤—7000斤,代價一般在2角子老虎機下載步驟80元斤—350元斤,每造的凈利潤約10000元畝,也便是說3個月的投資回報率高達110%。
英州鎮委書記王文師說,這類科技示范基地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截至現在,英州鎮大棚瓜菜生產基地有31家,分布在6個村委會,面積1000畝。
據陵水農業局的資料,由老虎機破解討論于光溫前提好,全縣11個鄉鎮有6個合適培植大棚瓜菜,截至現在,培植面積2300畝,策劃在十一五時期培植大棚瓜菜面積到達2萬畝。
農夫想種沒有錢
農夫李傳基是黃良高的鄰居,老虎機賠率說明上年9月份他吸取黃良高培植275畝大棚哈密瓜。由于沒有足夠資金,他只能建了一個用磚頭加木條的簡略大棚,固定投資只有4000元畝,是黃良高的十分之一,生產成本3000元畝。盡管因陋就簡,他還是在第一造就創新了41萬元的總收入,不僅回收了21萬元的總投資,還獲得2萬元凈利潤。
李傳基表示,培植專業他完全從黃良高那里學會了,可是擴大培植規模卻花不起錢。他的8位戚屬朋友來參觀他的基地后,也想嘗試一下,可是一算投入,都知難而退了。
王文師介紹,現在大坡村103戶莊家只有14戶跟進培植,其他的不是不想跟進,也不是專業疑問,都是由於沒有錢。
黃循陽是李傳基的鄰居,家有7畝地,原想借貸種大棚哈密瓜,卻由於沒有抵押物而難以如愿。
市場經濟農夫也需要資源
陵水農業局局長董國良說,資金疑問是發展設備農業碰到的瓶頸,目前農夫向銀行借貸不只需要300%的擔保,而且繁雜的手續也讓人望而止步。董國良發起,銀行可否減低農夫借貸擔保率?可否簡化農夫借貸手續?
業內人士解析,農夫假如能獲得1萬元的借貸,加上自有資金,就足夠建設2畝地的大棚哈密瓜。可是對于欠缺培植資金的莊家來說,1萬元是個不菲的數字。 業內人士發起,銀行可否通過加強信用察訪,縣可否出面辦理擔保疑問,為遠大散開的中、小莊家提供1萬元的培植資金借貸,實現農夫培植大棚瓜菜的理想。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教授林青松在接納采訪時指出,對某一品種大面積推廣時要注意市場需求。市場經濟前提下,農夫從事的是投資活動,投資活動存在市場風險。假如莊家大批培植大棚哈密瓜,就要考慮相應的市場需求疑問,避免經濟效益遭受損失。要基本辦理資源與風險疑問,就需要努力提高培植戶的組織性,率領培植戶結盟或者聯盟成公司。
荒山坡上建起新農村
在東光農場碰到李有康時,老人正從菜場買了水果和蔬菜往家走。臨別時,老人還不忘夸上幾句目前的帶頭人。
我們剛來時,這個荒山坡上只有雜草和沒有價值的灌木。由于缺水,沒有人愿意來開闢,我們那時先來的只有6戶人家,幾頭牛,3月2日上午,在儋州市雅興鎮東光農場,69歲的李有康老人說。
李有康老人說,農場有今日,全是帶頭人給大家帶的好頭啊。他們說的帶頭人,是農場現任黨總支書記白煥宋,1997年赴任后,他引領群眾發展生產,逐漸走上了致富路。他引領群眾走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路子,很快,橡膠面積擴大了,由2600畝擴大到5050畝,甘蔗面積擴大了,由4950畝擴大到6500畝,水果面積也擴大了,由100畝擴大到1420畝。
白煥宋還通過引進資金,建起了乳膠廠、植物油廠、復合肥廠,目前村里每四個勞動力中,就有一人當勞工。
白煥宋曾經獲得省十大杰出年輕農夫、第四屆全國鄉鎮企業家吃角子老虎機機率解密和全國農場年輕創業致富帶頭人等稱號,他引導的黨支部,也多次被評為進步黨支部。
在東光農場采訪,始終沒有見到白煥宋。本來,他到那大就事去了。但在這個只有150戶900多人口的小農場里,大家都愿意夸自己的帶頭人。
目前,東光農場每家每戶都有了視機和摩托車,話遍及率達45%,人均收入到達3600多萬元。場里還建起了籃球場、安裝了路燈、鋪了草坪、搭了戲臺,80%莊家都建起沼氣池。
副場長符海說,看著今日的東光新面貌,他們自己也不敢相信,本來這里是人煙稀少的荒山坡。(孫樂明特約郭樹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