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保障了廣大棗農的收益
時間丈量著發展的進度,也標示出攀登的高度,紅棗期貨上市4年來,為麥蓋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書寫下精彩答卷。
4月中旬的新疆,棗樹開始冒芽吐綠,一片勃勃生機。期貨跟隨鄭商所調研組一行來到彌漫著濃郁棗香的麥蓋提縣,深切感受到紅棗期貨的上市和“保險+期貨”項目的持續落地給當地帶來的紅火日子——紅棗已成為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金果果”,有效保障了廣大棗農的收益。
A紅棗期貨打破豐產不豐收“魔咒”
三面環沙的麥蓋提縣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聚居著13個民族。2024年,麥蓋提縣56萬畝紅棗總產量達26萬噸,約占通博娛樂城推薦怎麼樣全國總產量的20%,是名副其實的“紅棗之都”。
期貨走進麥蓋提縣,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紅棗樹挺立在田間。眼下正值棗樹休眠期,三鄉十八村42歲的村民衣米爾·艾力正背著藥桶為自己家的18畝棗園打藥。看到前來的調研組,他立即停了下來,指著棗樹下面綠油油的草解釋,“不打除草劑,會與棗樹爭肥”。
“我從2024年開始種棗,家里5口人,孩子們都在上學,我和妻子一直打理著這片棗園。我們種的紅棗大又甜。”他樂呵呵地說道。麥蓋提紅棗果實飽滿、肉質細膩、甘甜醇美、營養豐富,這是麥蓋提的水、土壤、氣候及麥蓋提人的勤勞和汗水澆灌出的味道。
以麥蓋提縣為例,2024年紅棗收購時的通貨價格在15—16元公斤,同品級客商出貨價格在32元公斤左右,部分企業售價則至35—38元公斤,該產季價格峰值達到57元公斤。隨著紅棗產量的大幅提升,價格卻開始持續性低迷,自2024年起,紅棗價格基本處于6—8元公斤的水平,對當地民生和經濟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
“趕上好年景,我們18畝地收益3萬多塊錢,但是趕上價格不好的時候,收益不到兩萬塊錢。產量高的時候收益未必好,就像前些年沒有紅棗質量標準化的時候,我們的產量很高但都賣不上價。貿易商來看棗,扒扒揀揀直搖頭不說,還使勁壓價,整得我們種棗都沒了信心。”衣米爾·艾力說。
在采訪麥蓋提多家農戶時發現,衣米爾·艾力只是眾多種植戶中的一員,這種困境大家之前都遇到過,每當產業結構、消費環境變化,紅棗價格波動加大時,棗農便毫無招架之力。如何幫助棗農打破豐產不豐收的“魔咒”,是紅棗產業亟待解決的難題。
2024年4月,紅棗期貨在鄭商所成功上市,這不僅有助于麥蓋提縣破解紅棗產業困局,也有利于農戶運用市場化手段解決紅棗銷售難等問題。
B期貨助力紅棗產業鏈提質增效
期貨在麥蓋提縣希依提墩鄉英也爾村見到了“棗鄉領頭雁”——紅棗種植能手阿布都瓦依提·卡地爾。他說:“我今年種了21畝地,9畝紅棗,我家的紅棗個頭大、質量好,產量也不錯,為此還評上了村里的首個‘棗鄉領頭雁’紅棗種植能手。有了這個稱號,我真的特別開心,更加堅定了種植高質量紅棗的信心和決心。”
在交談中發現,紅棗期貨上市后,阿布都瓦依提·卡地爾更加注重紅棗質量,而非之前的只注重產量。“要想質量有保證,必須把棗樹間距和剪枝等管理工作做到位。間距過密,光照不好,產量雖高,但紅棗等級會差很多。”他說。
在他的院子里看到了被砍的棗樹,問及是否心疼,他說,“來我們這里收棗的貿易商說,我們種的紅棗可對標期貨交割標準,現在是質優價高,一畝地的收益比2024年之前要高出幾百塊,我們高興都來不及。”
對棗樹進行疏密改造,可以提質增效。“比如,你有四棵樹,但不一定有兩棵樹結的紅棗賣錢多。棗樹太密了,互相遮擋陽光,不通風不透光,結出的棗子質量不行。”麥蓋提灰棗產業協會會長趙志中說。
不難發現,紅棗期貨上市后,在助力產業標準化的同時,也促進了產業集聚、提升價格影響力、維護產業健康發展。
“以前,我們說自己是紅棗大縣,但企業只是來采購,之后就運到內地加工,不會留在當地。每年11月、12月,原料棗基本上就會全部賣出去了,銷到歐洲和內地各省,我們當地的企業都是典型賣原料的企業。”麥蓋提縣工業園區管委會綜合辦主任巴福先說,當時在麥蓋提,連最基本的儲藏、清洗、分級、初加工、再分類、再分級等程序都沒有。2024年以后,縣里對產業進行梳理,意識到一通博娛樂城贏錢分享直賣原料棗通博娛樂城網站維修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建立了紅棗產業園。最初規劃的產業園是300畝,現在追加到1500畝。這三年間,大概投資了4億元。目前,麥蓋提已經形成“三廠四庫、有車間和貿易中心”的戰略規模,致力于提高紅棗深加工附加值。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我們2024年入駐園區,現有7條標準化生產線,另有1條油炸棗生產線。平時用工在450人左右,全年產量在5萬噸左右。高峰時期用工達到600人,工人多是附近的村民。”新疆果業集團喀什區域副總經理王偉向介紹。
來到新疆果業集團位于麥蓋提紅棗產業園的加工基地的一體化無塵車間,伴隨著機器的轟鳴,工作人員正在流水線上忙碌著,萬噸紅棗正有條不紊地進入分級、清洗、烘干、精選、包裝流水生產線,一批批紅棗期貨交割品被裝進“麥蓋提灰棗”的標準箱里,還有工作人員正開著小型運輸車來回穿梭,將包裝好的成品箱碼垛堆放。
正是有了紅棗期貨,交割庫和冷鏈平臺等帶動企業集聚的同時,也有力推動了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了當地產業鏈的延伸,增加了就業。
“企業需要倉庫或冷鏈平臺,我們沒這個平臺的時候,企業都是將紅棗運到滄州甚至全國各地。我們以前建過紅棗產業園,但沒有交割庫、沒有保鮮庫,往往一家企業來了以后,收購完就走,缺少紅棗產業鏈的加工過程及過程中的用工。今年,我們縣的紅棗期貨通博娛樂城官網首頁交割庫進行了系統交割,進一步為當地紅棗產業聚集發揮了重要作用。”麥蓋提縣委副書記劉志賦說。
劉志賦進一步解釋稱,紅棗產業園剛建起來的時候,一年的加工產能是1000噸,而建完交割庫,就變成2萬噸、5萬噸,今年更是到了10萬噸,聚集效益就出來了。此外,當地引進了滿疆宏果業、新疆果業等大型果業進駐,生產線也從之前的4條增加到目前的21條。
注意到,產業園內,紅棗期貨交割庫的周圍還有紙箱加工廠、棗產品深加工(如棗醋、棗酒、棗飲品等)企業、餐廳、商店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園區內還有紅棗交易中心、快檢中心、電商中心、物流中心等配套機構。
隨著紅棗交割庫的設立和產業鏈企業的入駐,以紅棗產業園為中心、依托紅棗產業促進整個產業鏈融合發展的趨勢越發明顯。紅棗的產量和品質、品牌影響力等附加值逐步提升,麥蓋提也由原來的原料產出大縣一躍成為紅棗生產加工大縣。
“紅棗加工量大了,對紙箱的需求也大了。以前我們單賣黃皮箱,而自從引進企業之后,紅棗產業鏈不斷升級,系列產品的包裝需要各式各樣的箱子,我們的紙箱廠就被盤活了。”華翼紙箱廠相關負責人王哲思說。
正在廠里干活的新疆慧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人熱汗古麗·艾山認為,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民到內地打工面臨一些難題,一是距離太遠,二是語言溝通困難,三是生活習慣差異。目前產業園建設比較完備,許多群眾在園區的紅棗倉單加工廠工作,實現了“離土不離鄉”,大家騎著電動車就能上班,“在廠里上班收益還不錯,能顧家還能掙錢,一舉兩得”。
在麥蓋提調研時發現,除了紅棗生產、加工、傳統銷售環節外,紅棗市場的電商運營規模近年來更是增長迅速,進而拉動了當地土特產、快遞等業務的發展。據巴福先介紹,在紅棗產業園的輻射帶動下,已有3000余人從事有關紅棗勞務、運輸、電商、零售服務等工作,極大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促進了職工群眾轉型就業、多元增收。
紅棗期貨的精準支疆、長期援疆,為麥蓋提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提供了新支撐、作出了新貢獻。
C“保險+期貨”成了棗農的“定心丸”
隨著紅棗產業的集聚發展,“金融活水”精準灌溉,麥蓋提縣“保險+期貨”試點項目持續落地,保障了棗農的收入,提高了棗農的種植積極性。
在紅棗加工廠,正在分揀的工人家中種的也有棗樹。熱而汗古麗·艾山開心地說:“第一年推‘保險+期貨’的時候我們猶豫了,之后我們年年積極參加。這不,去年紅棗收獲季節價格跌至三四塊錢一公斤,但我們的收益并未因價格下跌減少。”
“有了紅棗‘保險+期貨’,再也不怕價格下跌了。”這句話,已經成為麥蓋提縣棗農的口頭禪。
阿娜古麗·買買提家是麥蓋提縣希依提墩鄉英也爾村比較富裕的人家,臨街有商店,院里有羊群。據阿娜古麗·買買提介紹,她家種有26畝棗樹,每畝地的收入在2500元左右。通常一畝地的產量有400多公斤,這樣的產量在當地還算不上高產。
當問及對紅棗“保險+期貨”的想法,阿娜古麗·買買提笑著說,隨著村里人逐漸了解到什么是紅棗“保險+期貨”,并且都得到了“保險+期貨”的實惠,現在村民們參保可積極了,幾乎所有的種植戶都參加了這個項目。
希依提墩鄉東風村三組的李江生,其父輩1968年從內地來到新疆,他則出生于麥蓋提。自2024年種植棗樹以來,家里的收入主要靠賣紅棗。由于紅棗價格波動劇烈,在他參保紅棗“保險+期貨”以前,收入很不穩定。
“我2024年就參加了紅棗‘保險+期貨’項目,是我們這里最早一批參加這個項目的。當時就想著先參保10畝地試試。當年我沒有繳保費,而是由政府補貼,我最終拿到了補償款,嘗到了甜頭兒,這幾年我每年都參加,確實心里踏實多了。”李江生說。
目前,他家種植紅棗30畝。去年他個人繳納保費每畝地僅50元,不僅紅棗收入不錯,而且獲得了一筆9535元的賠付款。他說今年會繼續參保,并且計劃擴大種植面積。
東風村支部書記龍超告訴期貨,“保險+期貨”項目已經成為當地紅棗種植戶的必選項,所有種植戶都參加了,并且對于這個項目非常積極。
據了解,“保險+期貨”試點項目開展的首年,當地就為189戶當時的貧困種植戶的18049畝紅棗提供了價格保險,最終實現賠付共計3985萬元。此后,紅棗期貨大踏步開啟助農增收征程。
數據顯示,2024—2024年,麥蓋提縣紅棗“保險+期通博娛樂城週年優惠貨”項目累計覆蓋紅棗種植面積16萬余畝,為14019戶棗農提供價格風險保障。項目累計賠付金額413543萬元,畝均賠付2583元,人均賠付295388元,對農戶實現的賠付超過農戶自繳的10倍。棗農通過參保“保險+期貨”項目,告別了過去“靠天吃飯、豐年賣不上價”的焦慮。
“紅棗期貨的確起到了期貨援疆、支邊的作用,服務了新疆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愿我們的紅棗產業紅紅火火,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定居新疆多年的河南籍棗農周東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