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博娛樂城官網推薦_櫛風沐雨砥礪行春華秋實滿庭芳大商所成立30周年

朝夕復荏苒,崢嶸三十載。1993年,作為東北唯一一家期貨交易所,大商所在大連成立。從成立初期年成交量不足1億手到市場規模與國民經濟總量大體相當,從一豆獨大的農產品期貨市場到期貨、期權、指數等工具齊全的衍生品市場,從單一封閉的區域性交易所到多元開放的綜合性衍生品交易所,30年來,大商所始終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努力邁向國際一流衍生品交易所建設的新階段,譜寫了服務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期貨市場新篇章。

A大膽探索為帆 引領市場多元創新的時代浪潮

腳踏實地,大膽探索。30年來,大商所持續加快推進品種工具體系豐富多元、不斷推動場內場外市場建設取得突破、接續探索制度型對外開放實踐路徑,實現了大連期貨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

創新克難打開產品體系多元新局面。30年來,大商所堅持服務面向實體經濟、創新緊跟市場需求,立足國情形成了與相關產業體系相匹配的衍生產品體系,勾勒出高標準構建多元衍生產品格局的時代軌跡。1993年,大豆等6個期貨品種伴隨著大商所成立同步上市,初步搭建起農產品期貨市場基本架構;2024年,豆粕期貨上市,成為我國期貨市場清理整頓后推出的首個品種,為國內期貨品種拓展創新提供了參考;2024年,玉米期貨恢復上市交易,奠定了大商所在全球農產品期貨市場中的地位;2024年,大商所首個工業品種線型低密度聚乙烯期貨上市,邁出了探索服務化工產業鏈的第一步;2024年,焦煤、鐵礦石、雞蛋等5個期貨品種先后上市,大商所品種工具多元化的步伐不斷提速;2024年,豆粕期權上市,填補國內商品期權的空白,成為我國商品衍生品市場發通博娛樂城怎麼贏更多錢展的一座里程碑;2024年,國內首個活體交割品種生豬期貨歷經二十年研發終上市,為萬億產值的生豬產業發展保駕護航;2024年,乙二醇、苯乙烯期權上市,大商所化工板塊實現期貨期權工具全覆蓋。目前,大商所已經上市21個期貨品種、13個期權品種,覆蓋油脂油料、能源化工、煤炭礦產等產業領域,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農產品、塑料、煤炭、鐵礦石期貨市場。2024年上半年,大商所成交量1128億手,成交額5050萬億元,日均持倉量140661萬手,在全球交易所期貨和期權成交量排名中位居第8。此外,大商所聯合相關機構等推出溫度指數、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指數等商品指數,不斷適應市場多通博娛樂城線上註冊元化發展需求。

蹄疾步穩邁入場外市場建設新階段。如果把場內交易比喻為衍生品市場的主動脈,那么場外交易則可以視為毛細血管,通過場內場外業務互融互通、銜接運轉,通博娛樂城手機註冊可以讓衍生品市場更有活力和彈性,滿足實體企業個性化避險需求。從2024年開始,大商所陸續推出倉單串換、倉單服務、基差交易、標準倉單等場外業務。2024年,啟動包含大宗商品生態圈、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大宗商品價格信息中心的一圈兩中心場外市場建設,有效凝聚廣大實體力量共同推進期現融合發展、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為實體企業提供更加豐富、多元、完善的風險管理工具和服務。2024年,大商所大宗商品倉單登記中心上線,與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連通,實現倉單+質權的一站式登記。太鋼、九三、恒力交易專區等場外基礎設施逐步建成,2024年進一步推出期轉現平臺,滿足產業企業不同場景、多元化交易和避險需求,探索打通實體企業參與期貨市場最后一公里。至今,場外業務累計成交量達3400余萬噸、成交金額超1600億元,300余家產業交易商、1000余家各類主體共建共享的大宗商品生態圈初步形成。

蓄力而發開拓對外開放深化新境界。目前,大商所已有11個期貨、期權品種作為境內特定品種實現對外開放,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主體開戶參與。同時,大商所還面向合格境外投資者(QFI)開放了14個期貨、期權品種交易。為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大商所與28家境外交易所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加入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等國際性協會組織,獲得歐洲通博娛樂城節日活動、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市場的準入牌照,大連期貨市場已經得到國際衍生品監管組織和機構的廣泛認可。目前,大商所正在與馬來西亞衍生產品交易所共同開展豆油期貨交割結算價授權合作,未來全球油脂油料市場期現融合發展的積極局面將進一步深化。

B提質增效為錨 筑牢服務實體經濟的如磐初心

靠前服務,堅定有力。30年來,大商所始終牢記作為國家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初心使命,充分發揮期貨市場的基礎性功能,為參與主體提供生產經營的晴雨表避風港指南針,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提升運行質效促進市場功能發揮。大商所堅持優產品、拓市場、強服務,不斷推動市場發展實現質效提升,逐步成為產業企業穩定經營的好幫手、大宗商品保供穩價的壓艙石。30年來,大商所就立足產業思維,以遍布25個省區市的500余家交割庫為基礎,形成了覆蓋全國重要大宗商品關鍵流通節點和主要產銷區的交割布局,并通過發展、充實包括廠庫交割、集團化交割、滾動交割、車板交割、協議交收等在內的交割制度工具箱,發揮好實物交割的期現結合樞紐作用;一品一策聚焦產業需求、貼近現貨貿易變化、持續優化合約制度、適時調整交割質量標準,有效促進品種功能充分發揮、市場運行煥發活力;在19個期貨品種、13個期權品種上引入做市商通博娛樂城攻略論壇制度,持續加大對做市商管理和支持力度,有效推動合約連續活躍度改善。市場功能的充分發揮有效推動產業企業廣泛參與,至今,國內3萬余家企業利用大商所市場鎖定原材料價格或產品利潤,90%以上的國內大中型油脂油料企業、85%以上的棕櫚油進口企業以及包括國內主要大型鋼廠在內的1500余家鋼鐵產業鏈企業都深度參與過大連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2024年前10個月,參與大商所交易的產業客戶持倉量占比達到35%,主要品種產業鏈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將特色服務體系融入期現結合發展。30年來,大商所敢闖敢試,不斷創新升級服務品牌,廣泛動員期貨市場力量,貼近實體企業訴求拓展產業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引導企業提升風險管理意識和水平,在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維護國家糧食、能源和礦產安全上持續發力。從2024年和2024年分別啟動的以服務三農為出發點的千村萬戶市場服務工程和廣泛服務產業企業的千廠萬企市場服務工程,到如今包含保險+期貨等多種模式在內的農民收入保障計劃和包含基差貿易、場外期權等模式在內的企業風險管理計劃,再到集培訓、產業服務、模式推廣等于一體的產融培育基地和向社會持續輸送高質量現代金融人才的期貨學院百校萬才,大商所與各方積極攜手培育市場、服務產業,探索出一個個有效的產業服務模式、創立出一個個精細的特色服務品牌,把勇于擔當作為的時代責任和情懷書寫在產業服務一線。截至目前,168家產融培育基地有效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主動學期貨、科學用期貨,累計結項的611個企業風險管理計劃項目為621家產業企業提供了風險管理試驗田。

用創新助農模式服務鄉村振興。背靠東北大糧倉、以農產品期貨起家,30年來,大商所始終將服務三農發展放在交易所發展戰略全局中謀劃和推動,立足發揮期貨市場優勢,為脫貧攻堅添薪助力、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2024年,全球大豆價格創過去10年新高,大商所通過推動大豆期貨行情在黑龍江等地區廣泛傳播,促使產區收購價格與銷區價格實現迅速對接,讓廣大豆農嘗到了期貨市場的甜頭。2024年,大商所全面推動和開展千村萬戶市場服務工程,通過與地方政府及農委合作、開展系列市場培育活動,不斷探索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創新模式,目前已累計培訓了8萬余人、推送農產品期貨信息2500多萬條,成為早期大商所服務三農的重要探索。在多年實踐探索的基礎上,大商所于2024年首倡保險+期貨金融服務實體創新模式,至今已連續8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開啟了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新篇章。截至2024年上半年,大商所累計引導70余家期貨公司聯手20余家保險公司及商業銀行開展了1000余個保險+期貨項目,惠及全國31個省區市的近180萬農戶,實現了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銜接,建起了農民穩收增收的避風港。

C穩中求進為槳 打造助力實體發展的期市藍海

慎始敬終,行穩致遠。30年來,大商所穩步提升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能力、筑牢切實維護市場平穩運行的風險防線,努力形成與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適配的中國特色現代期貨市場。

乘金融科技之風引領市場數字化發展。成立之初,大商所僅有4名技術人員、1臺機器,經過近三個月的艱苦封閉開發,大商所擁有了第一期交易系統,構建了市場發展的科技基石。從初期的照搬模仿到今天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交易系統,30年來,大商所始終堅持自立自強,搶抓科技轉型風口,不斷推動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升級自動化監管系統和拓展信息化監管應用。時至今日,大商所已經擁有600余人的技術團隊、20240多平方米的數據中心機房,核心業務系統先后經歷7次大規模升級與研發,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DCE交易70、清算70系統成功上線運行,大商所數字化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近年來,大商所更是將技術驅動作為工作發展主線之一,明確提出了數字大商所發展目標,從啟動和完善各項技術系統,到不斷推動技術迭代更新,再到將大數據、AI技術逐步應用到交易、監查、交割等各項業務隨著數字科技與業務的多方面加速融合,大商所服務效能大幅提升、監管能力不斷增強、服務手段豐富多元,科技與期貨監管更深度地融合貫通。

全面筑牢風險防線守護市場穩定運行。期貨市場既是管理風險的場所,也是風險的聚集地。大商所牢記作為國家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政治使命,秉持著四個敬畏、一個合力監管理念,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30年來始終把維護市場穩定運行放在突出位置、把防控化解風險作為永恒主題,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通過持續加強風險分析研判,對大豆、玉米、生豬、鐵礦石等涉及糧食安全和國家戰略發展的大宗商品期貨品種保持高度敏感,及時出臺調整保證金、手續費、交易限額等風控措施,保障品種穩健有效的價格信號能夠充分合理地為產業資源配置提供引導;依法從嚴監管,持續收嚴收緊各項違法違規行為評判與立案標準,對影響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進行及時查處;不斷強化科技監管,構建覆蓋市場業務、網絡安全、法律合規、基礎設施等條線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筑牢安全管理防火墻。

D守正創新為舵 啟航建設國際一流交易所的嶄新征程

卅載光陰彈指過,未應磨染是初心。站在三十而立的新起點上,大商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在中國證監會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增強金融報國情懷和政治擔當,以產品創新、技術驅動、生態圈建設為主線,加快推進期貨現貨結合、場內場外協同、境內境外連通的國際一流衍生品交易所建設,以期貨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加快創新完善重點品種生態鏈,構建與我國產業鏈發展需求相適應的高質量產品體系。從中國式現代化實際需要出發,聚焦服務農業強國、制造強國和綠色低碳發展等,加速推進戰略性品種、中小品種的研發工作,擴展延伸農業、工業品種序列,不斷提高期權等衍生產品豐富度,探索拓展指數型合約。貼近現貨完善合約設計和規則制度,進一步提升期貨價格的連續性、公允性和權威性,增強實體經濟風險承載轉移能力、支持產業企業做好跨周期管理和逆周期調節,助力宏觀管理部門預研預判經濟發展走勢、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持續探索對外開放新路徑,推動更多成熟品種國際化,引導和推動全球產業企業廣泛參與,著力提升重要大宗商品價格全球影響力。

推動期貨現貨市場深度結合,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供重要支撐。持續構建層次豐富的大宗商品生態圈,不斷完善場外市場制度、業務、系統等體系建設,優化期現聯動點價等場外業務,建設期現融合、功能完備、使用便利的期現業務平臺,進一步發揮場外基礎設施銜接期貨、場外衍生品和現貨市場的橋梁紐帶作用。深化與現貨平臺合作,推動現貨平臺的產業客戶利用期貨期權價格進行貿易結算,促進期貨價格在現貨貿易定價中更廣泛應用,形成以標準化的期貨定價體系為樞紐,關聯不同區域、不同品質的現貨價格的價格網絡,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著力持續提升產業參與度,打牢期貨功能高質量發揮的市場基礎。制定精準有效的市場服務政策,為各類主體提供公開透明、高效便利、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創新服務模式,不斷推進產業企業參與度提升工程,發揮國有企業、龍頭企業示范作用,帶動產業鏈中小企業參與。深化和完善以保險+期貨業務模式為核心的農民收入保障計劃,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通過豐富交易指令、推出組合保證金業務、完善套期保值業務、優化交割基礎制度等,進一步便利實體參與、降低企業參與成本。加強市場服務品牌建設,發揮期貨公司、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在助力產業發展中的服務作用,增強市場拓展有效性。

強化市場監管和基礎制度建設,堅持穩字當頭維護市場穩定運行。堅守主責主業,在合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穩妥推進期貨市場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更好促進市場基本功能發揮。全面強化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著力提升監管有效性和問題發現的及時性,堅持零容忍嚴厲打擊違規行為。完善風險管理工具箱,強化重點品種風險動態監測跟蹤,提升對重大、熱點品種風險的前瞻性識別預警、預期管理和處置能力,服務好國家糧食、能源資源安全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水平與韌性。堅守市場監管的人民性,切實維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提升數字科技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能力。圍繞數字大商所建設目標統籌布局,著力提升智能化水平賦能業務和管理,有序推進場外、監查、數據等各產品線核心技術系統升級換代以及統一門戶、云平臺等建設,不斷加強戰略性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數據治理及應用改造,提升科技監管與服務效能,推進新技術在交割倉庫數字化管理系統等多場景應用,充分發揮技術引領業務、支持業務的引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