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12月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8年提及“保險+期貨”,在2024年進一步指出要“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支農作用,優化‘保險+期貨’”。充分利用期貨市場專業、創新等優勢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和穩定農民收入,不僅是金融市場探索出服務“三農”發展和助力通博娛樂城註冊網址鄉村振興的創新模式,更是期貨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抓手。
“保險+期貨”惠農見實效
2024—2024年,在鄭商所的精心組織和大力支持下,格林大華期貨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聚焦第一師阿拉爾市,以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全面服務紅棗產業健康發展,解決農民收入保障為核心,通過鄭商所“保險+期貨”試點項目,建立“企業+合作社+農戶”“保險+期貨+農業訂單+銀行”的利益聯結機制,培育壯大新疆特色優勢產業,保障農民收入,實現棗農“不愁價、不愁賣、不愁錢”的目標,形成具有實效性和推廣性的“阿拉爾模式”。
第一師阿拉爾市地處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緣,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第一師阿拉爾市是紅棗優質種植區,阿拉爾市現代農業產業園被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并且是以紅棗為主導的產業園區。近年來,政府積極引導職工大面積種植紅棗,做大做強紅棗產業,2024年,轄區紅棗種植面積已達50萬畝,2024年紅棗種植面積56萬畝,2024年紅棗產量達到975萬噸,總體規模呈現穩步增長趨勢。紅棗種植已成為第一師阿拉爾市重要農業經濟支柱。
近年來,我國紅棗種植面積及產量增長迅速,價格及種植利潤則持續下降,紅棗供大于求的通博娛樂城贏錢推薦矛盾突出,形成增產不增收的尷尬局面。種植收益不穩定,嚴重影響棗農的正常生產和收入,傳導至下游加工企業,利潤也進一步縮減,經營難度增加,產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2024—2024年,在鄭商所試點項目的支持下,格林大華期貨連續3年在第一師阿拉爾市完成“保險+期貨通博娛樂城手機註冊”試點項目,累計投保1268戶棗農,覆蓋種植面積384萬畝,承保數量192萬噸,保障金額24億元,累計賠付601萬元,平均每戶賠付4通博娛樂城專家評價740元。
2024年開始,鄭商所“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由分散試點升級為縣域覆蓋。2024年,鄭商所“保險+期貨”縣域覆蓋項目再次落地阿拉爾市,本次項目總投保量123萬噸,覆蓋種植面積245萬畝,投保棗農1049戶,保障金額144億元,總賠付金額達到141萬元,在增量擴面的同時呈現量質齊升新局面。
探索“保險+期貨+N”模式
據期貨了解,在“保險+期貨”的基礎上,格林大華期貨延伸探索“保險+期貨+N”的模式,有效整合期貨、保險及銀行等其他金融單位,形成金融服務農業全產業鏈的健康機制。
結合地方棗農實際情況,聚焦“賣棗難”問題,格林大華期貨在紅棗期貨上市首年就積極探索期貨訂單農業模式。2024年在鄭商所的支持下,在實施“保險+期貨”的同時,多方合力發揮地區產業企業資源優勢,全面促進企業、合作社與棗農合作期貨訂單農業,合作社與企業收購紅棗后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或基差貿易,以完成風險閉環,實現棗農銷售價高,合作社企業采購貨源穩定的目標,讓棗農在價格上獲得了保障,同時也解決了“賣棗難”問題。
第一師阿拉爾市十三團紅棗“保險+期貨”項目實施,主要以結合地方政府政策方向及棗農實際問題為重點,與紅棗自然災害險相配合,進一步解決價格和銷售問題,實現農戶的收入保障。2024—2024年在阿拉爾地區多次開展的“保險+期貨”項目,得到了棗農高度認可,棗農參保積極性高漲。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期間指出,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實現農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在中國證監會、中期協、鄭商所及阿拉爾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格林大華期貨通過多年實踐實現“企業+合作社+農戶”與“期貨+訂單+銀行”利益聯結機制,完成棗農增收致富的同時,有效建立紅棗產業上下游產業集群效應,并形成可持續性的發展模式。
為鄉村振興貢獻期貨力量
連續4年的實踐探索,“阿拉爾模式”在創新中逐漸優化,在鄉村振興工作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紅棗期貨上市后,格林大華期貨積極響應鄭商所加大紅棗期貨培育和推廣的號召,與第一師阿拉爾市農業農村局合辦紅棗期貨培訓班,在南疆陸續開展十余場大型培訓活動,累計培訓千余人次,從棗農到合作社,從企業到政府,紅棗期貨植入心中。同時聚焦第一師阿拉爾,打造紅棗期貨服務產業發展的示范區。據期貨了解,目前紅棗種植戶對期貨相關業務了解和認可程度不斷提高,棗農不僅能清楚地理解“保險+期貨”模式,還能用自己的話向其他農民講解。
期貨市場為金融行業服務“三農”提供了有利的抓手,一方面響應國家政策,另一方面切實服務“三農”產業。紅棗“保險+期貨”試點項目貫徹落實國家戰略,全面運用期貨交割庫、地方企業資源優勢,實現產業上下游風險閉環,建立以期貨為抓手的產業集群效應,使各參與主體互利共贏、優勢互補,通過輸入期貨力量服務“三農”,達到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