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消息:在頻頻發生的貿易摩擦和激增的貿易順差背后,我國外貿商品出口結構正悄然發生著可喜的變化:從只能出口服裝鞋帽等低附加值的產品,到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速迅猛,再到高新技術產品占比的不斷加大,數十年間外貿出口結構不斷上臺階,給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帶來深遠影響,并為中國經濟這艘巨輪的平穩航行提供了保障。
5年間高新技術出口占比提升11個百分點 外貿出口結構不斷上臺階
近年來,我國商品出口結構不斷呈現上臺階的良好態勢。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外貿總額比重不斷提升。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兩高一資產品出口繼續下降。
商務部的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30.5%,占外貿出口的比重達到56.9%,同比增加2.3個百分點,比2001年同期上升11個百分點;同時,上半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32%,占外貿出口的比重為28通博娛樂城如何註冊.8%,同比增加3.5個百分點,比2001年高出11.3個百分點。同期,紡織、家電、玩具、鞋等傳統商品的出口增速呈現回落趨勢。鋼坯、未鍛軋鋁、焦炭出口量同比分別下降35.6%、20%和10.7%。
實際上,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來,我國外貿出口結構已經連續上了三個臺階:在上世紀80年代和上世紀90年代的十年間,我國外貿增長主要是靠輕工產品和紡織品服裝來支撐;上世紀90年代到2000年這十年,外貿出口轉向依靠技術含量更高的機電產品;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外貿產品構成進一步發生變化,攀上了以IT產業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高速增長的第三個臺階。
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外貿總額比重不斷提升,以及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兩高一資’產品出口的持續下降,表明中國正在迅速地融入到經濟全球化生產營銷的鏈條當中。這種外貿結構的變化,印證著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成效和結果。商務部貿研院的專家說。
尋求貿易與產業互動 帶動產業結構升級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這艘巨輪在平穩航行的同時,正遭遇到我們不能回避的風浪: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產業結構不合理,貨幣信貸投放仍然過多,國際收支不平衡加劇,能源消耗過多,環境壓力加大。如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尋求怎樣的增長方式,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這艘巨輪必須面對的最大風浪。中國經濟急需破題之解。
外貿結構的喜人變化,給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帶來信心和途徑。這種變化也是我國一直提倡的,就是要調整整個產業結構,加大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出口,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例。這種外貿結構的變化如果能夠持續下去,我國的產業結構就會發生較大變化。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霍建國說。
如何通過產業和貿易的互動,盡快使得我國在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能夠走得更快、更穩,這在全球化的今天,對我國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靠完全的計劃和配置,目標將很難實現,如果讓企業進入到國際市場的競爭當中去的話,新型工業化之路有可能走得更快一些。霍建國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