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現業務是風險管理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形式,鄭商所為推動風險管理公司更好地服務產業企業,在風險管理公司集中地上海舉辦基差業務系列會議。含權貿易作為期現業務中比較新穎的形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同時風控作為金融市場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障交易的安全起到關鍵的作用。近日,由鄭商所、上海市期貨同業公會共同舉辦的會議邀請到了行業優秀專家從實踐出發,通博娛樂城代理專區介紹了含權貿易的模式、創新和風控流程。來自上海地區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公司的200余名業務骨干參加了培訓交流。
上海市期貨同業公會副會長、上海中期期貨總經理朱軍在致辭中表示,上海地區風險管理公司秉承服務實體經濟的基本理念,在服務實體經濟鄉村振興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在期現業務和含權貿易方面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而鄭商所一直堅守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的宗旨,推出了一系列高質量的產品工具,推動了多種的業務創新模式,提供了穩定安全的市場服務,在上海地區風險管理公司更加高效地服務實體企業的過程中也給予了極大幫助。但市場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就需要通過持續學習和交流,總結先進經驗、開拓創新,共同謀求行業的發展繁榮。
從含權貿易的本質來看,廣期資本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登科表示,其本質還是貿易,期權只是其中的形式。“現在已經比較成熟的期現交易,解決了貿易形式中存在的部分流動性和通博娛樂城在線客服普適性問題,而含權貿易靈活度更高,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為貼近現貨銷售需求,讓貿易形式更簡單,目前含權貿易的合同多以購銷合同形式出現。”他說,含權貿易最初的目的是為了使企業與自己的上游或下游客戶建立良好的合作貿易關系,同時增加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力,利用基差點通博娛樂城註冊送抽獎價模式,把期權嵌套進普通的貿易合同。例如,封頂采購的含權貿易形式,可以規避采購端極端風險,一定程度穩定企業的生產經營。同時,含權貿易模式可以賺取對沖之后的利潤和期權擬合過程中的套利利潤,在服務下游客戶的同時增加業務盈利。不過也需要看到,含權貿易中也會存在一定風險,期貨行業在和產業推廣含權貿易模式的同時需要提醒相應的風險。
對于含權貿易的意義,他介紹,含權貿易相比普通的場外期權業務更便于企業理解,貼近現貨銷售實際場景。此外,含權貿易的資金占用也更少,資金效率更高。
含權貿易出現的推動力是實體產業的需求,杭州熱聯集團期權服務部總經理管大宇表示,中國大宗商品市場從10的現貨貿易形式,在2024年期現結合廣泛推廣、風險管理理念提升后發展到20的基差貿易形式,2024年后隨著實體產業繼續深入轉型,推動了產業服務演變為30的含權貿易形式。
他介紹,國內大宗商品產業鏈的現狀是行業周期性很強,集中度不高,大宗商品企業普遍不能熟練使用金融工具,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風險管理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這其中有巨大的需求未得到滿足。而企業的眾多需求的最終目標是跑贏市場效率,獲取穩定盈利。“實體企業要解決這些訴求,不用衍生品去優化生產經營肯定是不行的,不正確、專業的運用衍生品也是不夠的。”他說。
管大宇介紹,專業運用衍生品可以滿足產業客戶風險管理、采購優化、產業服務、產業投資和資源變現五方面的需求。運用衍生品更好地服務實體企業,需要理解不同產業內企業的基差管理,而含權貿易是結合期權和基差提供的服務方案。具體應用上,以公司幫助唐山某調坯軋材廠接下虧損訂單的案例為例,在訂單價已確定的情況下,通過采用鎖價不鎖量的含權產品,幫助客戶以現貨市場、遠期市場都采購不到的低成本,鎖定了未來半年的原料采購價格,并鎖定了加工利潤,規避了原材料上通博娛樂城玩法心得分享漲的風險。
而在含權貿易的創新方面,他認為,含權產品設計的中心思想是形成要幫助客戶進行資源變現、需求變現、流量變現、觀點變現、能力變現的工具,將產業的需求與期權工具結合實現增量效益。
關于含權貿易的業務拓展,象嶼股份商品衍生品事業部期權業務部經理尹馳表示,含權貿易是以衍生品結合現貨供應鏈的服務升級模式,可協助企業管理價格風險。公司的含權貿易模式推廣過程經過不斷地轉型演變,以更好應對企業業務經營的不同需求,總結出了含權貿易的一系列定價服務組合,為企業個性化定制符合其風險承擔能力的作價方式。當企業存在敞口需要進行管理,可以通過含權貿易多維度對沖價格風險。在市場環境復雜、競爭日益激烈、企業風險管理需求復雜的情況下,含權貿易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多樣化的定價方式,還能為企業提通博娛樂城 註冊送好康供新的增長點。
尹馳表示,在含權貿易服務于企業風險管理方面,對于絕大多數企業來說,購銷兩端及庫存價格管理的穩定性才是目的。含權貿易作為企業風險管理的工具,在確定企業的風險偏好后,可以通過含權貿易合同的方式管理原材料或庫存等要素的價格風險,明確約束目標、范圍和比例,保證按照套保計劃執行。
“基于含權貿易本身具備的優勢,作為供應鏈服務商,只要幫助企業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體系,便可能實現與客戶的共贏。” 尹馳說,這也要求含權貿易服務的提供方進行管理體系建設,包括制度流程設計、人才梯隊積累、信息化投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