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博娛樂城代理怎麼做_三十載櫛風沐雨大豆期貨陪伴產業成長

回望起點、砥礪前行大商所30周年創新發展回顧系列

1993年11月18日,大商所在黃渤海之濱成立。30年來,大商所始終保持著服務實體經濟的如磐初心,在中國證監會的領導下,逐步實現從單一封閉的區域性農產品期貨交易所到多元開放的綜合性衍生品交易所的歷史性轉型。

在大商所迎來成立30周年新起點之際,本報推出回望起點、砥礪前行大商所30周年創新發展回顧系列,從一次次里程碑式的起點中探尋大商所30年來與實體經濟同行、以創新促發展的歷史足跡。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通博娛樂城免費註冊。隨著進口規模持續高位、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兩年提及,大豆毫無懸念成為近兩年最受關注的農產品之一,各方都對大豆生產、進口和價格波動情況給予了極大關注,大豆期貨也相應成為全市場的焦點。30年前的冬天,時任大商所總裁姜麗華帶著一群年輕人克服重重困難種下大豆期貨的種子時,不知她可曾想到這小小的種子會長成如今的參天大樹。

穩健起步 走過清理整頓風風雨雨

1993年11月18日是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大商所在這一天正式營業,并推出了大豆、玉米、大米等期貨品種。

在很多老期貨人看來,對開業品種的選擇充分體現了大商所對區位優勢實事求是的分析判斷。在當時價格機制改革不斷推進、糧食現貨市場逐漸活躍的背景下,大連作為東北大糧倉的重要港口樞紐,因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為北糧南運的關鍵集散地。基于此,大商所沒有好高騖遠、跟風盲從,而是踏踏實實將自身定位為立足東北的區域性農產品交易所,從大豆等東北地區重要農作物開始做起。

然而幾乎就在大商所開業的同時,國務院下發《關于堅決制止期貨市場盲目發展的通知》,開始第一輪清理整頓。年輕的大豆期貨和大商所一同經受住了考驗并得以保留,憑借一直以來重視風險防控、規范管理、平穩運行的良好記錄脫穎而出1996年,我國116177萬手的大豆期貨成交量中,大商所貢獻了112638萬手,占全市場的97%;1998年,大商所成為被最終保留的3家期貨交易所之一,修改后的大豆期貨合約也于同年11月上市。

查閱資料得知,1998年的修改增加了四等黃大豆作為交割替代品,明確了符合條件的進口黃大豆可以進行交割,在升貼水計算等方面也進行了優化與完善,更好適應了當時現貨市場的變化形勢,有利于大豆期貨的功能發揮。在陪伴大商所走過兩輪清理整頓后,大豆期貨作為獨苗開始茁壯成長。到了2024年,大豆期貨成交量占國內期貨市場的76%、成交額占63%,一豆獨大成為當時中國期貨市場蕭瑟中的一抹亮色。

一分為二 貼近現貨市場提升功能發揮水平

為貫徹執行國家相關農業政策,加強對不同種類大豆的管理,大商所對大豆期貨合約進行了拆分。2024年,證監會正式批準大豆期貨合約修改方案,同意大商所于當年3月15日上市以非轉基因大豆為標的的黃大豆1號期貨(下稱豆一期貨)以及后續擇機推出以油用大豆(主要是轉基因大豆)為標的的黃大豆2號期貨(下稱豆二期貨)。

拆分后的豆一期貨較為準確地錨定了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為了幫助農戶用好這一工具,大商所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2024年9月,國際國內大豆期貨價格啟動了一波快速上漲行情,很快就升至125元斤以上,創10年新高。但從國慶節后的調研情況看,很多東北豆農還在根據去年秋天以及周邊商販給出的收購價,以0755元斤甚至更低的價格出售。看在眼里,急在心頭,時任大商所總經理朱玉辰立刻于10月9日給時任黑龍江省委主要領導寫了一封關于確保種豆農民增收的通博娛樂城體驗金教學影片緊急建議的信,提出希望引導農民把握這次行情,把手中的大豆賣上好價錢。在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推動下,黑龍江電視臺等媒體連續播報國際國內大豆期貨價格情況,產區大豆收購價格迅速與銷區價格對接并持續上調至接近150元斤,有效保護了豆農的種植收益。

當年11月15日,中央電視臺《聯播》頭條以《黑龍江:把脈期市、搶占商機》為題對黑龍江豆農看期貨價格賣豆進行了,這是央視首次對國內期貨市場進行正面,讓社會大眾對豆一期貨乃至中國期貨市場功能作用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極大地振奮了行業人士的信心。

時間來到2024年3月,彼時國際國內大豆價格已達15年來新高,種植利潤也隨之水漲船高。由于擔心盲目擴種大豆導致秋收時豆賤傷農,大商所積極呼吁引導東北豆農利用期貨市場先賣后種,通過公司+農戶期貨+訂單的方式促進農民穩收增收。隨后黑龍江一些企業開始積極與農民尋求合作,引導農民根據豆一期貨價格提通博娛樂城怎麼登入前賣豆。

當年,黑龍江不少豆農在春播時即以135元斤以上的價格與當地企業簽訂了訂單,企業則通過期貨市場提前賣出大豆鎖定采購成本。到秋收時,大豆價格跌至115元斤左右,先賣后種的豆農則按約定的價格實現了增收,央視《聯播》對這一情況再次進行了,豆一期貨又一次證明了其功能作用。

但對國內的大豆壓榨企業而言,2024年顯然是個被陰云籠罩的年份自4月份開始,國際大豆價格從高點快速回落,前期高價搶購的美豆在運輸途中一天跌一個價,眾多壓榨企業蒙受巨大損失。而當年12月上市的豆二期貨,無疑是透過陰云的一縷陽光,再加上此前上市的豆粕期貨和2024年上市的豆油期貨,中國的大豆壓榨產業第一次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避險工具體系。之后,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簽訂基差貿易合同并利用期貨市場套保來鎖定壓榨利潤,控制經營風險。

到了2024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我國大豆壓榨企業風險管理意識已經明顯增強,行業總體套保比例提升至40%,抗風險能力有所提高。大豆進口量增價跌下行業損失遠小于2024年。此后在大豆系列期貨的保駕護航下,整個產業較為平穩地應對了市場的大幅波動,再未出現大規模虧損。時至今日,國內外大型糧油企業和超過90%的國內大豆加工廠均深度參與大連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

上市并非終點而是起點。完成拆分后,大商所持續跟蹤市場變化,從交割質量標準、交割基準地、交割方式等方面對豆一和豆二期貨進行優化完善,提升其運行質量和功能發揮水平,豆一期貨對應國通博娛樂城限時活動產非轉基因蛋白豆、豆二期貨對應進口轉基因榨油豆的關系逐漸明確。比如經過2024年系統性優化后的豆一期貨,期現相關性顯著提升,已經能夠充分反映我國主產區主流蛋白豆的價格,并逐步擺脫國際大豆期貨價格的影響呈現獨立的行情走勢,有效起到了引導農民種植優質大豆、增加種植收益,以及引導加工企業分級合理使用大豆資源的效果,為更好服務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執行會長唐啟軍說道。

久久為功 開展保險+期貨服務國家戰略

從持續多年深入田間地頭普及期貨知識、開展宣傳調研的情況來看,相比于期貨,廣大農民對保險的接受度明顯更高大家普遍參與過政策性保險,也對商業保險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基于此,2024年大商所借助保險的群眾基礎創立了保險+期貨,將期貨市場和廣大農戶聯系起來,并迅速獲得了相關部委的認可。2024年,隨著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大商所將保險+期貨試點推廣至大豆,豆一期貨再次得以大顯身手。

據統計,2024年至2024年,大商所共支持開展大豆保險+期貨項目69個,涉及種植面積1053萬畝、現貨量1647萬噸,服務農戶418萬戶,實現理賠328億元,有效保障了豆農收益,起到了良好的引導示范作用。

提到保險+期貨帶來的好處,黑龍江省海倫市的豆農可能感觸最深。2024年是大商所推出縣域覆蓋項目模式的第一年,其中一個項目即在海倫落地,為全市超150萬畝大豆提供了收入保障,在當年遭受嚴重澇災的背景下,幫助23個鄉鎮的近24萬戶農戶獲得9773萬元賠付,成為迄今覆蓋面積最大、賠付額最高的保險+期貨試點項目,有效助力當地完成脫貧攻堅工作。

今年,大商所響應中央一號文件加力擴種大豆油料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支農作用,優化保險+期貨的要求,在我國大豆主產區黑龍江有針對性地推出8個采取龍頭企業+銀行+保險+期貨模式的銀期保大豆種收專項項目。有了保險+期貨收入保險以及來自龍頭企業的遠期收購訂單作為雙重后盾,農戶在耕種期間就能提前鎖定收益、確保大豆賣得出去,因而可以高效便捷地獲得銀行信貸支持;在糧食銷售后,龍頭企業還會向投保主體提供二次點價權,給予其享受大豆價格上漲收益的機會,使大豆不僅能賣得出去,還能賣得上價。目前,8個項目已全部出單,3324萬畝土地的大豆將因此獲得保障。

對外開放 向全球大豆市場發出中國聲音

2024年注定是大豆期貨發展歷程中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期貨和衍生品法施行,隨后,大豆系列期貨和期權于9月向合格境外投資者(QFI)開放,于12月作為境內特定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勇毅前行二十九載后,大豆期貨終于推開了制度型開放的大門。

期貨在采訪中了解到,經過多年實踐,期貨價格+升貼水已經成為國際大豆貿易的主要定價方式,利用期貨套期保值也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必修課。

據統計,對外開放前,大豆系列期貨的套期保值效率已超96%;對外開放后,全球的大豆產業企業得以直接參與中國大豆期貨市場,無論從壓榨利潤鎖定、稅收政策匹配還是從匯兌和保證金管理的角度,境外企業都能夠獲得更好的套保效果。

據翱蘭農業中國與東盟區域總裁Himanshu Chaturvedi介紹,翱蘭農業已經參與了大豆、豆粕、豆油等境內特定品種交易。翱蘭農業會以相關品種的期貨價格或者期現價差作為定價參考,并為下游的大型上市公司、中小貿易商等各類型客戶提供定制化的基差貿易、含權貿易等服務,與客戶分享市場信息,幫助客戶共同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在唐啟軍看來,大豆期貨的對外開放還有助于服務我國大豆產業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助力實現進口來源多元化、保障國家糧油安全。以期貨走出去服務農業走出去,能夠更好滿足中糧、九三等在境外開展大豆種植和貿易的中國企業不斷增加的風險管理需求,并有利于盡快培育一批跨國農業企業集團,提高農業對外合作水平。

姜麗華女士曾說過,大商所能從農產品交易所轉變為綜合性交易所,從地處東北的區域性交易所轉變為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影響力的交易所,經驗可以歸納為注重監管、注重創新、注重服務實體經濟。這三個注重在大豆期貨的成長歷程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如果不是注重監管,大豆期貨可能在上世紀90年代就因風險事件被斃掉了;如果不是注重創新和服務實體經濟,哪里還會有什么保險+期貨,大豆產業的認可與支持也將無從談起。時至今日,鄉村振興、糧食安全、農業強國、全國統一大市場,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政策和理念背后,都可以看見大豆期貨的身影,這就是獲得社會各界認可的最好證明。面向未來,交易所仍將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一品一策推動大豆期貨市場更加穩健運行、功能更加有效發揮。